|
|
|
|
|
|
|
|
ISBN |
9787520397636 |
定价 |
RMB106.00 |
售价 |
RM116.60 |
优惠价 |
RM81.62 * (-30%)
|
作者 |
施愛東
|
出版社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2-03-01 |
装订 |
平裝. 無. 275 页. 2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36.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故事概念的轉變與中國故事學的建立
導讀
一 正統文人筆下的“故事”與“小說”
二 明清白話小說中的“故事”
三 晚清報刊的漢譯“故事”
四 “童話研究”的提倡
五 中國“故事學”的建立
六 “故事研究”對“童話研究”的兼併
小結 學術史的因果與邏輯
第二章 “歷史演進”故事學範式回顧與檢討——以顧頡剛的孟薑女故事研究為中心
導讀
一 顧頡剛故事學範式的確立與傳播
二 顧頡剛故事學範式所遵循的遊戲規則
三 歷史演進法的局限
小結 顧頡剛故事學範式的科學貢獻
第三章 “層累造史”的加法與減法——以西王母的形象變遷為例
導讀
一 西王母的政治地位
一 西王母的儀仗規格
三 西王母的居所
四 西王母的儀容
五 西王母的座駕
六 西王母的歌聲
七 西王母的社會關係
小結 “層累造史”與“棄勝加冠”必然相伴而行
第四章 “四大傳說”的經典生成
導讀
一 “孟薑女故事學術討論”對四大傳說概念的推廣
二 線索一:羅永麟與蘇浙滬白蛇傳研究小組
三 線索二:賈芝與《民間文學》
四 相提並論的重要傳說與“四大”成立的印象基礎
五 線索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招生試題
六 四大傳說概念的發明
七 解開羅永麟的文學史之“謎”
八 從“四大故事”到“四大傳說”的轉化
小結 煙花商模型:知識生成模式的一種
第五章 牛郎織女傳說研究批評
導讀
一 牛郎織女研究簡史
二 牛郎織女的淵源與流變研究
三 牛郎織女的主題分析
四 牛郎織女的類型與比較研究
五 地方學者的知識考古
小結 在既有條件基礎上做能做的學問
第六章 北京“八臂哪吒城”傳說演進考
導讀
一 哪吒城之說始於元代
二 毀棄城門,喚醒哪吒
三 劉伯溫修下北京城
四 金受申傳頌八臂哪吒城
小結 曲藝說唱向民間傳說的轉化
第七章 崇高與靈驗:神聖敘事的書寫傳統與口頭傳統
導讀
一 夫人信仰簡介
二 洗夫人信仰的書寫故事
三 洗夫人信仰的口頭故事
四 歷史的懸置與神性的展開
五 口頭故事的經驗化傾向
小結 書寫傳統與口頭傳統的價值差異
附錄一 書寫傳統中代表性的冼夫人故事
附錄二 口頭傳統中的冼夫人故事
第八章 叛逆與順從:家族史的口頭傳統與書寫傳統
導讀
一 皇帝剿田心的傳說
二 用“剝筍法”剝出“元傳說”
三 缺失的族源
四 聯宗合譜中的“祖脈接龍”
小結 歷史記憶的“自選敘事”與“規範敘事”
第九章 傳播實驗中的故事變異模式
導讀
一 實驗說明
二 實驗文本(源故事)
三 實驗規則
四 共同知識是故事傳承中最穩定的因素
五 共同知識有助於相關情節的結構穩定
六 靜態的公共人物有可能轉化為動態的功能性角色
七 人物設置逐漸趨於對立模式
八 不合理的細節會不斷趨於合理化
九 故事傳播中的蝴蝶效應
十 故事碎片重組中的性別差異
十一 口頭文學的語言風格不具有“集體性”或“傳承性”
小結 實驗方法是最基礎、最簡捷的實證研究法
第十章 記憶實驗中的故事變異模式
導讀
一 實驗程式與規則
二 實驗文本(源故事)
三 提取:來自源故事系統內部的補充功能項
四 引進:來自源故事系統外的母題補充
五 越是故事能手,故事的變異係數越大
余論 對第九章推論的佐證
第十一章 民間傳說的在地化特徵——江西省石城縣“羅隱秀才傳說”調查
導讀
一 贛南客家地區的“羅隱秀才傳說”
二 三舅媽口中的“羅源子”
三 燕珠坑的“羅元”功名石
四 小屋裡的出酒井
五 金錢坑的“羅英秀才”
六 羅山腳下鐘鼓石
七 羅英秀才教造紙
小結 傳說的穩定性與變異性問題
第十二章 傳說與歷史的關係——以長辛店地名傳說為例
導讀
一 長辛店地名來歷的傳說
二 長辛店與澤畔店的誤會
三 長辛店大街的開闢
四 “長新店”名稱始於康熙年間
五 以“辛”代“新”起於“百日維新”失敗
六 “歷史”是話語霸權,“傳說”是矮化標籤
七 話語威權促成了知識的淘汰和更替
小結 歷史因傳說而完整,因傳說而精彩 |
|
|
|
|
|
|
|
|
|
|
|
|
|
|
施愛東
男,1968年生,理學學士,文學碩士、博士,先後任職於中山大學中文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後工作站,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故事學、謠言學、民俗學學術史。代表性論著主要有《中國現代民俗學檢討》《倡立一門新學科:中國現代民俗學的鼓吹、經營與中落》《16—20世紀的龍政治與中國形象》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