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被賣掉的未來目錄 前言 拚經濟,不該拚掉下一代的未來 景氣會循環,但沒人想碰上不景氣 要拚經濟,同時得解決六個問題 資訊社會,拚經濟得重建「信任」 人民要快樂,經濟一定要成長 搞好經濟,得先釐清三要素 本書內容簡介 第Ⅰ部 高喊拚經濟,卻賣掉人民的未來? 第一章 快樂與拚GDP,哪個重要? 不景氣,誰會快樂? 其實,資本主義從誕生就被臭罵到今天 不滿足的蘇格拉底,勝過一隻快樂的豬 變有錢?我們其實又愛又怕 到底什麼是「經濟成長率」? 學不丹追求快樂,就會幸福嗎? 證據顯示:經濟成長,人民更快樂 但讓人民「有感」的,是「心流」 結論:政府要拚經濟,但不能只拚GDP 第二章 要救天氣,還是救經濟? 環保與經濟,可能雙贏嗎? 窮國與富國,誰該為暖化負責? 氣候問題,其實是政治問題 氣候門醜聞,讓環保政策更難推行 一場經濟與生物學的世紀賭局,誰贏? 氣候政策也是社福政策 該怎麼定義「永續發展」? 今天的政策,怎麼考量未來? GDP不夠,還要分析「綜合財富」 結論:所有制度都需要改革 第三章 舉債拚經濟,是賣掉人民的未來 窮國買債券保本?是幫有錢國家付錢 最大條國債:「紓困」金融業 政府付年金——得靠舉債 金融海嘯的債務 西方國家,怎麼會富裕到得跟中國借錢? 逃過人口爆炸,逃不過債務爆炸 舉債拚經濟,結果…… 政府赤字會吃掉經濟成長率 你一定要知道,政府未來會怎麼做 一、減少社會福利,提高稅率 二、讓勞工晚一點退休 三、改善國家生產力?不太容易 四、開放移民、拚生育率 五、操縱通膨,變相不還債 結論:個人與政府,都得撙節過日子 第四章 貧富差距的社會問題 要求公平是一種天性 經濟學認為,利人是為了利己 金磚四國,窮人終於過上好日子 富庶的美國,竟讓窮人變更窮 當社會變得能夠接受貪婪…… 美國工廠倒閉,中、印剪綵開幕 所得分配不均,窮人會負更多債 窮人比企業高層更容易罹患壓力疾病 貧富不均,最嚴重會造成「階級隔離」 結論:貧富不均會讓社會失去凝聚力 第五章 人人都得信任陌生人 以前,信任只出現在「圈子內」 現在,人人都得信任陌生人 信任:一種隱形的社會資本 科技越革新,我們越需要信任 科技改變了企業組織與生產力 國際組織該怎麼追上全球化的腳步? 科技讓城市成為交換創意的平台 在多樣化社會,該怎麼建立互信? 政府功能不彰,只好由企業來擔? 該如何解決信任問題? 第Ⅱ部 我們得幫未來想清楚三件事 第六章 我們該拿什麼來衡量經濟? 我們應該衡量什麼? 醫護、教職薪水只會越來越低 新科技迫使許多產業另覓收入 但電影與音樂產業並未因此萎縮 無形服務的產值,怎麼衡量? 除了GDP,還要納入無形經濟的指標 付出時間,是一種「禮物經濟」 結論:改變衡量,才能改變思考經濟的方式 第七章 衡量價值,不能只顧市場效率 是誰在反對市場? 誰說人是不理性的? 市場的優點,就是效率 市場與政治的關係,比你想的更密切 市場至上,社會就會追求貪婪 市場不該凌駕於道德之上 那……市場是怎麼失靈的? 技術官僚只看效率,不看整體 結論:重視每件事,就會錯失最重要目標 第八章 制度不是死的,必須與時俱進 民選政府思考的是連任,不是你我的權益 民營化,政府服務就會變好嗎? 改革老是失敗,人民要怎麼信任政府? 市場與政治,必須相輔相成 科技進步了,制度得跟上 但民主政府幾乎全被有錢人綁架了 怎麼解決?用網路請政治人物「踹共」 結論:改革制度的三個原則 第Ⅲ部 未來,是可以儲蓄的 第九章 十步驟,落實「剛剛好經濟學」 一、衡量方式的改革 二、用政策引導社會價值的改變 三、政府改革,可以從「網路參政」開始 下一步,該怎麼走? 「剛剛好經濟學」的十步驟
作者簡介 黛安.柯爾(Diane Coyle) 黛安.柯爾是英國經濟學家,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擔任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信託(BBC Trust)副主席,及曼徹斯特大學客座教授。著有《高尚的經濟學》(The Soulful Science)、《Sex, Drugs and Economics》,以及《無重量世界-科技和創意主導的年代》(The Weightless World)等書。她長年擔任英國財政部顧問,並經營一家Enlightenment Economics顧問公司。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