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122396389 |
定价 |
RMB29.80 |
售价 |
RM32.80 |
优惠价 |
RM22.96 * (-30%)
|
作者 |
王桂茂
|
出版社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2-01-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41 页. 26.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中醫入門隨手查:《實用中藥活學活用(修訂版)》以《本草綱目》和其他中藥學典籍為參考,精選了中醫保健、臨床上常用的100多味中藥,並對功能主治、性味歸經、用量及服用禁忌等做了深入淺出的介紹,每一味中藥都提供了一例經典傳統名方,每味中藥還有彩圖,通過本書讓讀者識中藥、明中藥藥理、學臨床應用。一些常見的藥食兩用類中藥,還提供了簡單易學的保健藥膳,讓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收穫健康。
全國名老中醫高益民推薦的中藥入門書,零基礎也能學得會!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上篇中藥的秘密一點就透/1
中藥的本質:糾正偏性,讓人體回歸健康的天平2
中藥的優勢:標本兼治,強壯自身以抵抗疾病3
中藥的四性:寒熱溫涼,中藥進補治療的依據4
中藥的五味:辛酸甘苦鹹,五味中藥補五臟6
煎藥的方法:文武相濟,充分發揮藥效8
進補的用量:安全、有效,把病吃回去10
用藥的宜忌:好藥和好習慣相輔相成11
下篇實用中藥養生速查/13
補虛類中藥/14
補氣中藥/15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15
黃芪——補氣升陽,益衛固表16
黨參——補中益氣,生津養血18
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火生津20
甘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22
山藥——養陰益氣,滋脾潤肺23
補血中藥/25
阿膠——補血滋陰,補虛潤肺25
當歸——血虛能補,血枯能潤27
龍眼肉——補心脾,益氣血29
制何首烏——固精養血,益肝補腎31
熟地黃——補血滋陰,養肝益腎33
補陰中藥/35
石斛——養胃生津,滋陰清熱35
麥冬——潤肺養陰,益胃生津37
銀耳——滋陰潤肺,養胃生津39
百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41
枸杞子——滋補肝腎,明目潤肺43
玉竹——養陰潤燥,生津止渴45
北沙參——滋陰益氣,潤肺生津47
補陽中藥/49
鹿茸——補腎益血,強筋健骨49
杜仲——生精補血,強骨安胎51
肉蓯蓉——補腎滋陽,潤腸通便53
菟絲子——補腎益精,固精縮尿55
解表類中藥/57
發散風寒藥/58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58
生薑——溫中散寒,發汗解表59
桂枝——發汗解表,溫經止痛61
荊芥——祛風解表,透疹止血62
紫蘇葉——發表散寒,行氣寬中64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痙66
白芷——祛風止痛,燥濕止帶68
發散風熱藥/69
薄荷——疏散風熱,利咽清目69
葛根——發表解肌,升陽止瀉71
柴胡——和解退熱,疏肝解鬱73
菊花——清熱疏風,平肝明目75
桑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77
升麻——清熱透疹,升舉陽氣79
清熱類中藥/80
清熱瀉火藥/81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81
蘆根——清熱除煩,生津止渴82
荷葉——清暑利濕,涼血止血84
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86
蓮子心——清心安神,澀精止血87
清熱燥濕藥/89
黃芩——清熱燥濕,解毒安胎89
黃柏——清熱燥濕,退熱瀉火90
苦參——清熱燥濕,利尿止癢91
清熱解毒藥/92
金銀花——清熱解毒,疏風散熱92
蒲公英——清熱解毒,利尿除濕94
連翹——清熱解毒,消癰散結96
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清肝明目97
魚腥草——消癰排膿,利尿通淋98
馬齒莧——清熱解毒,涼血止痢100
綠豆——清熱解毒,消暑止渴102
清熱涼血藥/104
生地黃——清熱涼血,止血養陰104
玄參——涼血養陰,清熱解毒106
牡丹皮——活血化瘀,清熱解毒107
赤芍——祛瘀止痛,清熱涼血108
清虛熱藥/110
青蒿——消熱解暑,祛濕止瘧110
地骨皮——涼血退蒸,清瀉肺熱111
祛風濕類中藥/112
獨活——祛風除濕,通痹止痛113
木瓜——舒筋活絡,和胃化濕114
桑枝——祛濕通經,行水消腫116
五加皮——祛風補腎,壯骨強筋118
防己——祛風止痛,利水消腫119
芳香化濕類中藥/120
佩蘭——化濕醒脾,發表解暑121
藿香——芳香化濕,開胃止嘔122
厚樸——行氣燥濕,降逆平喘124
砂仁——溫脾止瀉,理氣安胎126
利水滲濕類中藥/128
澤瀉——利水滲濕,瀉腎火129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130
燈心草——利水通淋,清心降火132
薏苡仁——消濕利痹,清熱排膿134
車前子——利水通淋,清熱明目136
茵陳——利膽退黃,清熱止癢137
止血類藥/138
大薊——涼血止血,祛瘀消腫139
三七——散瘀止血,消腫定痛140
茜草——涼血活血,祛瘀通經141
艾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142
活血祛瘀類中藥/144
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祛瘀145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146
益母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148
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150
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152
牛膝——逐瘀通經,引血下行154
丹參——祛瘀止痛,活血消腫155
郁金——活血化瘀,行氣解鬱157
化痰止咳平喘類中藥/159
溫化寒痰藥/160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160
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止痙161
白前——化痰止咳,瀉肺降氣162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163
清熱化痰藥/165
川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165
止咳平喘藥/167
苦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167
百部——止咳潤肺,殺蟲滅虱169
款冬花——止咳化痰,潤肺下氣170
桑白皮——瀉肺平喘,利水消腫171
安神類中藥/173
合歡皮——安神解鬱,活血消腫174
酸棗仁——養肝寧心,安神斂汗175
遠志——甯心安神,強志倍力177
柏子仁——養心安神,潤腸通便179
平肝息風類中藥/181
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182
鉤藤——息風止痙,平肝清熱184
天麻——平肝息風,通絡止痛185
全蠍——息風止痙,解毒散結187
僵蠶——息風止痙,祛風止痛188
溫裡類中藥/189
附子——回陽救逆,溫腎助陽190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191
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193
吳茱萸——溫中止痛,降逆止嘔195
小茴香——理氣止痛,調中和胃196
胡椒——溫中散寒,祛痛止瀉197
丁香——溫中降逆,溫腎助陽199
理氣類中藥/201
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202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203
香附——疏肝理氣,調經止痛205
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207
玫瑰花——理氣行血,祛風止痛209
佛手——疏肝理氣,和胃止痛211
消食類中藥/213
神曲——消食和胃,健脾調中214
山楂——消食化積,散瘀行滯215
雞內金——運脾消食,防治結石217
麥芽——行氣消食,健脾開胃219
萊菔子——消食導滯,降氣化痰221
穀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222
瀉下類中藥/223
大黃——攻積導滯,涼血解毒224
芒硝——軟堅瀉下,清熱瀉火225
番瀉葉——瀉熱行滯,通便利水226
火麻仁——潤腸通便,滋養補虛227
收澀類中藥/228
金櫻子——固精縮尿,澀腸止瀉229
五味子——收斂固澀,補腎寧心230
烏梅——斂肺澀腸,生津安蛔232
蓮子——益腎固精,養心安神234
浮小麥——益氣斂汗,除熱止汗236
桑螵蛸——補益肝腎,澀精縮尿237
芡實——固腎澀精,補脾止瀉238
覆盆子——補腎澀精,縮尿明目240
五倍子——斂肺降火,澀腸止瀉241 |
|
|
|
|
|
|
|
|
|
|
|
|
|
|
王桂茂
上海市中醫院副主任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
上海中醫藥大學第四批後備業務專家;
著有暢銷書《兒童經絡按摩祛百病(真人圖解版)》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