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再討厭數學:10招媽媽輕鬆教的生活數學(啟蒙方法篇)
|
|
|
|
|
|
|
|
|
ISBN |
9789571371085 |
定价 |
NT280 |
售价 |
RM43.80 |
优惠价 |
RM38.98 *
|
作者 |
孫路弘
|
出版社 |
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 |
2017-09-05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08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抱歉!此书无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想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就從生活中做起!
千萬別錯過你家孩子的數學啟蒙敏感期!
計算水電費、稱物體重量、玩好手指頭,也可以學數學?
為什麼要對物體、溫度進行量化?
為什麼要鼓勵孩子將數學思路說出來?
媽媽該如何面對孩子考卷上的錯誤?
粗心到底是什麼?
作者孫路弘曾是中國奧數第一人,他從幼時與母親玩數學的經驗,融合兒童數學認知及心理,運用「興趣啟動」的方式推動孩子來智力自然發展。他強調從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感受」數學,由此建立起完整的數學思維。本書可帶領父母循序漸進地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讓每位家長都能輕鬆掌握和運用的數學啟蒙方法。
★書中內含互動視頻QR code,可隨時線上觀看孫老師解讀數學的教學方法!
運用秤桿(or可秤重的度量衡)
物體的輕重是最容易讓孩子理解量化作用的切入點。能夠親眼看到、動手嘗試、直接體會並感受,更可以促進孩子理解數學。寓教於樂就是來自生活的教育。
運用手指
從數學的歷史發展來看,十進位成為最常用的計算體系應該與人類有10個手指有關。數字從手指上誕生,指尖上當然有美妙的數學。
了解粗心的背後含義
成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應該要會這個、應該要主動去重複檢查。但從兒童心理學中可了解到,孩子的本性愈淳樸,就愈不喜歡重複性的動作。如果媽媽換個方法讓孩子去做,那麼孩子將會變得更主動。
引導孩子說出想法
說出來的任何內容都是對自我意識的超越,是建立在自我思維的水準之上的。這就相當於為自己製造了雙核的電腦處理器,無論是在速度上還是深度上,肯定能超越單核的處理器。
培養孩子面對應用題的思考模式
從孩子早期接受數學概念的能力來看,語言理解是最基礎的一關,也是最初的難點。培養孩子對數學詞彙的熟悉、理解,並漸漸形成認知。當孩子遇到應用題時,題意理解這一關就可以輕鬆跨過了。
從手指開啟大腦智慧
對孩子來說,指尖上的數學並不是登堂入室的學術任務,而是啟迪心智、啟發思維、啟動樂趣的探索過程。讓孩子運用手指參與不同形式的計算、數數和清點,都是大腦發育階段最合適、最貼切的活動。
從兒童心理學談記憶力
對一個事物的記憶來自於頭腦中對這個事物的集中時間,集中的時間越長,對這個事物記憶的時間也就越長。
了解孩子的吸收程度
做題目並不能驗證孩子對數學概念的掌握情況。身為媽媽,能夠用來檢驗孩子是否掌握數學概念的唯一方式,就是觀察或詢問。
孩子不會做題時的解決法
發現孩子有完全不會的題目時,並不是替孩子把題目做出來,而是幫助他找到一條清晰的道路,理清題目的情況,弄明白題目希望他完成什麼,或者鼓勵他提出自己的疑問。
聰明推薦
楊凱琳 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陳嘉皇 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系主任
梁淑坤 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Ashley 媽媽部落客
兔包 插畫家
芊爸 親子天下駐站作家
樂爸 作家 |
|
|
|
|
|
|
|
|
|
|
|
|
|
|
目錄
好評推薦
總序 父母將數學滲透我的人生
讀書指南針
引言 每位媽媽都能塑造一個有價值的人
第1招 家裡有一桿秤
第2招 指尖上的數學
第3招 粗心到底是什麼
第4招 默想是智力發展的敵人
第5招 應用題的關鍵難點
第6招 從手指開竅出大腦智慧
第7招 發燒是多少度
第8招 孩子懂了嗎?媽媽怎麼知道
第9招 滿分學生沒有未來
第10招 不會做題,只有三種可能
後記
媽媽來作答答案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孫路弘
從初中起就表現出優秀的數學能力,並立志當數學老師。之後如願考上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1985年回到母校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教書。
不僅在課堂上授業解惑,也透過文字來傳播思想,把圖書當作介紹數學學習方法的工具,更利用互聯網提供數學教育心得,運用微信跨國際溝通,教授加州、倫敦以及雪梨的學生。
將數學的方法論運用到教育上也頗有心得。著書有《孩子不再害怕數學:10招爸爸輕鬆教的生活數學》(時報)、《媽媽這樣教數學》(湛廬圖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