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露作為「好女兒」的隱性代價,陪伴女性療癒父愛伴隨的傷,勇於活出真實自己。
★ 作者身為榮格分析師,赤裸且坦誠地自我剖析,「父親乖女兒」的特質及其個體化的挑戰。
☆ 筆法淺白,收錄個案訪談、夢境,從中看見父女互動,形塑女人的內在、外在關係。
★ 市面罕見針對父女關係進行深刻且細緻的書寫,提供父職經驗作豐富的參照。
父女之間隱微的共謀,會對她的女性特質造成傷害。──茉琳.莫德克
妳也是追逐父親身影,不惜犧牲自我的「好」女兒嗎?
有一種女性,是「屬於父親的女兒」。彷彿無形中與父親結盟,她繼承了父親英雄般的才華和使命,備受寵愛、深受栽培,在主流社會舉止得宜、成就斐然,卻對自身的意義感到迷失,難以與女性身分和平共處。
本書作者茉琳.莫德克身為關注女性自我的榮格分析師,自經典名作《女英雄的旅程》出版後,收到各地女性讀者來信,訴說著在事業和經濟上雖然表現傑出,私下卻憂鬱不快樂、與內在疏離。
這些女性的成長歷程,與茉琳自己似乎有著共通點,讓她不得不面對這背後潛藏的關鍵──父女關係。茉琳梳理眾多女性的訪談與夢境,包含深入自己與父親的糾結,終於完成《父親的乖女兒》。她發現,女兒會內化父親對她的看法,而女兒對父親的認同越強,就越難建立獨立的身分認同。她從神話、戲劇及童話溯源,描繪了富有代表性的父女情結、象徵和原型力量,首次剖析伴隨父愛而來的權力束縛,如何使女兒們與天賦的陰性感受斷裂,只為得到父親認可。
茉琳相信,女兒們終將打破熟悉的父女相處模式,掙脫父親以愛為名的隱形約束。這表面上背叛了深愛的他,但唯有經過從幻滅到和解的過程,女人才能成為自己真實的模樣。
共同推薦
呂旭亞/諮商心理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林晴晴/財團法人臺北市磁山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
哈克(黃士鈞)/諮商輔導博士
翁士恆/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曹中瑋/資深諮商心理師
陳宏儒/諮商心理師、臉書社團「榮格讀書會」創建者
陳淑琴/TAT訓練師、彩虹心樹有限公司負責人
黃天豪/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理事長
葉偉忠/巴黎索邦大學拉丁文博士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作者讓我們體認到:原來很多我們以為的「自由選擇」,其實只是為了不失去父之肯認的安全選項──我們內化了父親,也內化了父權下對優秀女孩的標準。──林晴晴
透過這本書,我開始理解,過去被壓抑的感受並不會消失,而是真實地影響著我。這本書幫助乖女孩認識被壓抑的情緒,理解自我需求,重新看見與父親的關係。──陳淑琴
本書為國內首部深入探討父女心理的專業著作,推薦給想探索自身父女關係的女性,以及正在經歷父職旅程的父親。──陳宏儒
閱讀《父親的乖女兒》,讓我深刻地意識到,父女之間最珍貴的,不是彼此的認同或依賴,而是能夠在愛之中,讓對方自由地成為自己。──黃天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