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6660504 |
定价 |
NT690 |
售价 |
RM107.80 |
优惠价 |
RM95.94 *
|
作者 |
黃立芸
|
出版社 |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2023-08-02 |
装订 |
平裝. 部份全彩. 200 页. 2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31.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花鳥」是東亞繪畫史中一個重要的主題;所謂四季花鳥圖,是指畫家在作品上依據春夏秋冬四季之順序,表現各季節的花卉植物與鳥類,可說是花鳥圖中深具特色的一種類型。在十五、十六世紀時,中國、日本與韓國開始流行一種大型的四季花鳥圖,這類作品以山水為背景,搭配四季花鳥,色彩華麗且描繪精緻,相當引人注目。
本書從跨區域的歷史性角度出發,探討這段時期這種大型四季花鳥圖像在中、日各自的藝術傳統,以及在東亞區域文化藝術交流脈絡中的定位。作者由鳥類姿態「型」的概念切入,首先透過復原中國與日本的鷹樣屏風,指出「型」實為貫串東亞花鳥圖像的關鍵。接著由「型」的傳承與傳播之觀點,聚焦中國明代宮廷畫家呂紀的《四季花鳥圖 四幅》與日本室町時代雪舟的《四季花鳥圖屏風》、狩野元信的《四季花鳥圖襖繪》,展開詳細的論述。透過作者的研究可知,呂紀的作品不只繼承了唐宋時代大型花鳥圖的傳統,同時更是這種圖像風行於東亞地區的關鍵性角色;而在跨文化的情境下,室町時代的漢畫系四季花鳥圖像的意涵產生轉化,成為承載權力與文化雙重憧憬的唐物。
作者所採取的東亞區域視角,使明代花鳥畫及呂紀得以跳脫傳統的中國畫史論述,在東亞繪畫史上被賦予一個嶄新的歷史地位,而「型」的概念與四季花鳥圖像,更是串連起中、日、韓三地的繪畫史。本書對於理解東亞地區藝術的交流史,具有重要貢獻。
本書特色
1.華文世界第一本有關中國與日本的四季花鳥圖的專書。
2.東亞藝術交流史的重要著作。
|
|
|
|
|
|
|
|
|
|
|
|
|
|
|
目錄
圖版目錄
彩色圖版
緒論
十五、十六世紀東亞地區大畫面花鳥畫的興起
回顧與聚焦:呂紀及其東博本《四季花鳥圖 四幅》
「型」的概念
各章内容
第一章 東亞繪畫中禽鳥的「型」之產生、傳承與傳播:以鷹圖為例
唐宋時代鷹圖的傳統
東亞地區的鷹圖:以室町時代為中心
十二扇鷹樣屏風之推測復原
第二章 禽鳥的「型」及其組合方法
禽鳥的型及其組合方法:以唐、五代為中心
「飛鳴宿食」
構築畫面
元代花鳥圖中「型」的復古與繼承
邊文進一族的百雀圖
第三章 呂紀及其《四季花鳥圖 四幅》
呂紀文獻史料的再檢討
東博本呂紀《四季花鳥圖 四幅》
《春景》《夏景》《秋景》《冬景》
東博本呂紀《四季花鳥圖 四幅》之整體構成
附錄:【呂紀關連史料表】
第四章 四季中的花鳥,花鳥中的四季
第五章 東亞繪畫史觀點下的呂紀系譜:雪舟、殷宏、呂健、陳箴
雪舟《四季花鳥圖屏風》(京都國立博物館)
殷宏《絶壑聚禽圖》(Kimbell Art Museum金貝爾美術館)
呂健《崑崙松鶴圖》(東京國立博物館)和陳箴《鳥花山水圖 春景、夏景、冬景》(京都‧妙心寺隣華院、京都國立博物館)
第六章 中世東亞地區大畫面花鳥畫的意象:以狩野元信《四季花鳥圖襖繪》(京都‧大仙院)為中心
狩野元信《四季花鳥圖襖繪》(京都‧大仙院)
活著的唐物,異國之「型」
山水空間
越界之花,異國之鳥:東亞花鳥圖像中的受容和意象之形塑
結論 呂紀在東亞繪畫史的歷史定位和意義
後記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黃立芸
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 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碩士
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
中央研究院深耕計畫博士後研究
研究領域為東亞繪畫史,尤其關注東亞區域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受容相關議題。近期的研究環繞在十七到十九世紀東亞地區視覺圖像和知識的傳播、中介和轉譯,已發表論文多篇。主要論文有〈孫億とその花鳥畫について―東アジア繪畫史の觀點から―〉、〈琉球畫家殷元良(座間味庸昌,1718–1767)的中國繪畫學習〉、〈朱鶴年「奉使琉球圖卷」(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について〉、〈東アジア繪畫史の視點から考える花鳥畫研究――呂紀と沈銓.南蘋派を例に〉、〈從沈銓到南蘋風:以沈銓《老圃秋容圖》(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為例〉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