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122409416 |
定价 |
RMB59.80 |
售价 |
RM65.80 |
优惠价 |
RM46.06 * (-30%)
|
作者 |
李志剛
|
出版社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2-08-01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129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艾灸療法操作簡便,療效可靠,既避免了藥物的不良反應,又具有自身獨特的無創傷優勢。那麼給孩子艾灸有哪些好處?我的孩子是否適合艾灸?多大的孩子可以艾灸?艾灸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本書以問答形式詳細介紹了小兒艾灸中家長最關心的問題,針對小兒常見不適或慢性疾病,篩選出感冒、咳嗽、積食、盜汗、肥胖等16種病症,考慮到孩子配合度小、專注時間有限的特點,每種病症僅選擇1~2個特效穴位,時間短、療效快。
此外,在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基礎上,詳細介紹了“二十四節氣灸”,以艾灸幫助小兒強健身體、抵抗疾病侵襲。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給孩子艾灸之前,你需要瞭解這些 1
給孩子艾灸有哪些好處 2
多大的孩子可以艾灸 4
你的孩子適合艾灸嗎 5
怎樣讓孩子接受艾灸 6
艾煙有害嗎 7
一次艾灸多長時間合適 8
間隔多長時間給孩子艾灸一次 10
艾灸也有最佳時間 11
艾灸的順序有講究 13
艾灸前要做的準備 14
給孩子艾灸,怎麼選艾條 16
常用的小兒艾灸方法 18
艾灸時出現特殊情況的處理 20
艾灸需要注意的小細節 24
艾灸之後可能出現的排邪反應 26
艾灸搭配推拿,讓艾灸事半功倍 28
捏脊:小兒艾灸的“黃金搭檔” 30
第二章 對症艾灸,一招解決孩子常見不適 35
感冒:補益肺氣增強免疫 36
咳嗽:宣肺止咳效果好 38
腹瀉:調和脾胃止瀉快 40
腹痛:調和氣血減疼痛 42
厭食:健脾和胃吃飯香 44
嘔吐:調和脾胃快速止嘔 46
疳積:調和脾胃身體好 48
便秘:通便理氣腸道通 50
積食:強健脾胃化積滯 54
慢性鼻炎:宣通肺氣呼吸暢 56
哮喘:扶正補虛不生病 58
盜汗:益氣助陽出汗少 60
濕疹:清熱祛濕止奇癢 62
蕁麻疹:健脾祛濕止癢 64
遺尿:固本培元不尿床 66
小兒肥胖症:調和脾胃輕鬆減肥 68
第三章 節氣艾灸,讓孩子茁壯成長 71
節氣艾灸有什麼好處 72
節氣艾灸常灸的保健穴位 73
廣為人知的節氣灸法 76
冬病夏治很重要——三伏貼 76
夏病冬治正當時——三九貼 78
二十四節氣灸 80
立春艾灸:疏肝調脾助長高 80
雨水艾灸:防寒濕,調脾胃 82
驚蟄艾灸:補陽氣,疏肝氣 84
春分艾灸:助陽祛寒健脾胃 86
清明艾灸:“春捂”以升陽健脾 88
穀雨艾灸:益氣健脾養陽 90
立夏艾灸:健脾除濕,冬病夏治 92
小滿艾灸:祛濕熱,健脾胃 94
芒種艾灸:健脾利濕養心 96
夏至艾灸:補元氣,祛濕氣 98
小暑艾灸:健脾和胃祛濕 100
大暑艾灸:養脾祛濕防上火 104
立秋艾灸:祛濕清火防腹瀉 108
處暑艾灸:補氣養血防“冬病” 110
白露艾灸:益肺氣,補腎陽 112
秋分艾灸:溫通陽氣防冬病 114
寒露艾灸: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116
霜降艾灸:補益肺氣護腸胃 118
立冬艾灸:補氣養血,提高免疫力 120
小雪艾灸:補氣驅寒暖冬 122
大雪艾灸:調養氣血,溫陽祛寒 123
冬至艾灸:滋陰養陽,強健脾胃 125
小寒艾灸:溫陽散寒防腹瀉 126
大寒艾灸:溫補元陽防感冒 128
|
|
|
|
|
|
|
|
|
|
|
|
|
|
|
李志剛,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針灸推拿專業博士生導師,國醫堂特需坐診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穴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針灸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腦病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刺法灸法學會副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中醫刮痧師專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神志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神志病分會副會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評審專家。常年致力於中醫科研、教學和傳播工作,在中醫穴位養生、針灸療法、推拿等方面頗有建樹。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