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4453436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优惠价 |
RM52.87 *
|
作者 |
徐訏
|
出版社 |
釀出版
|
出版日期 |
2019-09-05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14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文學起源於民間,生根於生活。文學家創作的泉源是生活,一個作家有生活才能寫作,死了就不能寫作。──〈《三邊文學》序〉
「本來場外的人很多,有的遠在階下,以為場闈之中都是英豪,高調必有根據,文藝豈敢亂碰。而我偏在場邊,看清楚闈中慌張恚恨面紅耳赤的嘴臉。」──〈《三邊文學》序〉
《場邊文學》為《三邊文學》中的第一編,書中收錄十五篇「海派宗師」徐訏對當時中國文壇、政事概況的觀察及批判。以其深厚的文史哲底蘊觀照文壇變化,並以精闢且犀利的理論,破除當代文學一派高超神祕、不染泥土氣息的階級意識。秉持個人覺醒與民主自由的精神與呼喊,橫跨至今依然能帶領讀者反思文學創作的本質,亦對海外自由主義文學思潮有著重要影響。
本書特色
§ 海派文學宗師徐訏在文學創作之外,評論文壇時事經典著作。
§ 《三邊文學》第一編:《場邊文學》,書中收錄十五篇徐訏對當時中國文壇、政事概況的透澈觀察及批判。
|
|
|
|
|
|
|
|
|
|
|
|
|
|
|
目錄
導言 徬徨覺醒:徐訏的文學道路/陳智德
《三邊文學》序
談巴甫洛夫的交替反射之研究——巴甫洛夫生忌百二十年祭
從智能研究之成果談天才的形成
從心理學的觀點看人的「能」與「生活」
HIPPIES的陶醉藥與魏晉的五石散
中國的悲劇
五四以來文藝運動中的道學頭巾氣
談陳獨秀與其晚年的思想
胡適之的時代與胡適之
論馮友蘭的思想轉變
鳴放與下放
大躍進後大陸的文壇風雲
關於毛、劉文藝思想與政策的問題
談修正主義
關於文化的革命交流與復興
自由主義與諧和論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徐訏(1908-1980)
生於浙江慈谿。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續修心理學二年。負笈歐陸,因抗日軍興中輟學業;回國後在上海主編《人間世》、《作風》等刊物;作品《鬼戀》問世,受文壇矚目。一九四二年赴後方,曾執教中央大學(重慶),並發表長篇小說《風蕭蕭》。旋任《掃蕩報》駐美記者,返國後任《和平日報》主筆。一九五○年移居香港,迄至一九八○年謝世,筆耕不斷。其間曾創辦「創墾出版社」,及期刊《熱風》、《論語》、《幽默》、《筆端》、《七藝》等;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前身各書院及星加坡南洋大學執教,並任香港浸會學院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各種作品都二千萬言。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