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簡介: 有關尤拉‧菊勒,我們知道的不多,而且往往是不太一致的。一八九五年生於法國馬賽(一說在羅馬尼亞),一九八一年逝於巴黎(一說一九八○年在日內瓦)。母親早逝,由父親啟蒙音樂。四歲時便能閱讀五線譜,九歲時入巴黎音樂院在柯爾托門下習琴。一九○九年十四歲時以第一名畢業。菊勒年輕時已是家喻戶曉的鋼琴家,與前輩大師如柯爾托、杜南伊、邵爾等並列。二十歲時退隱一年,學習雷協替茲基的鋼琴法,而此亦成為她終生鋼琴技巧的基礎。 菊勒並非只是以職業而從事藝術,她更沒有一般追求世俗名利之心。她認為演奏除了解決經濟問題外,並無其他意義,這種想法最終使她放棄了演奏生涯。一九二八年三十三歲時,在上海為期十天的巡迴演奏後,毅然離開藝術界,在中國隱居了八年。三○年代末期回到法國,在躲避納粹的陰影中過著困窘的生活。直至一九五五年六十歲,菊勒才有機會再回演奏舞台。 菊勒之長期隱退及無固定演奏生涯,再加上罕於錄音,使後人難以認識或接觸到她。幸好,從這張她在一九七五年為Nimbus灌錄的晚年鍾愛作品,以及一九七三年為Erato灌錄的兩首貝多芬晚期奏鳴曲(作品110及作品111)中,我們得以聽到菊勒超拔而崇高的藝術。(內附尤拉‧菊勒4000字專文) 曲目 巴哈/李斯特:G小調幻想與賦格 BWV542 巴哈/李斯特:A小調幻想與賦格 BWV543 阿爾班尼士:D大調奏鳴曲 庫普蘭:溫柔的姑娘娜內特 拉摩:鳥鳴 達昆Louis Daquin:旋轉舞者 巴爾貝斯特Claude Balbastre:C大調浪漫曲 蕭邦:F小調練習曲Op.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