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1517261 |
定价 |
NT450 |
售价 |
RM70.30 |
优惠价 |
RM62.57 *
|
作者 |
林安梧
|
出版社 |
台灣學生書局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83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先經由類型學的對比指出中西宗教之異同,並由弗蘭克意義治療法之啟發,進一步以之為對比,闡發中國儒、道、佛三教所隱涵的治療學思維,指出儒家型的意義治療學之所重在於「我,就在這裡」,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所重在於「我,向前開啟」,道家型的存有治療學則重在於「我,就在天地間」,佛教型的般若治療學之所重則在於「我,當下空無」,民間善人王鳳儀所提出之五行治療學則重在於「撥陰取陽,進一步以開其源,退一步以培其本」。但願如此能克服存在的異化,歸復生命之自身。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林安梧
臺灣大學首位哲學博士、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暨所長、元亨書院創辦人、美國傅爾布萊德學者、尼山聖源書院副院長,武漢大學、中南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曾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清華大學教授暨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南華大學哲學所創所所長、《鵝湖》學刊主編暨社長、《思與言》人文社會學刊主編、教育部評鑒委員、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研究領域涉及儒、道、佛三教,兼及於文化哲學、宗教哲學、教育哲學、社會哲學、哲學人性論等,主要關注在:人的異化與存有的克服之道。著作有:《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現代儒學論衡》、《問心﹕我讀「孟子」》、《臺灣、中國﹕邁向世界史》、《存有、意識與實踐》、《論語﹕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學》、《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當代新儒家哲學史論》、《契約、自由與歷史性思維》、《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臺灣文化治療》、《道的錯置﹕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結》、《人文學方法論﹕詮釋的存有學探源》、《臺灣•解咒﹕克服主奴意識 建立公民社會》、《儒學轉向》、《佛心流泉》、《牟宗三前後》、《金剛般若與意義治療》,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他提出「後新儒學」引發學界注意,海內外已有多本著作及論文對此展開研究,被譽為繼牟宗三先生之後,最具有創造力的思想家之一。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