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人文新猷叢書總序 序 第一章 心態史拓撲學的定位 第一節 首先,什麼是拓撲學? 第二節 主體拓撲學與感性結構:從佛洛依德到拉岡的起點 第三節 話語權力拓撲學與知識考掘學:阿圖塞、傅柯、阿岡本 第四節 集合拓撲學與政治拓撲學:巴迪烏的啟發 第五節 本書對於心態史拓撲學的定義 第二章 心態史知識範式轉型的歷史縱深與多重軸線 第一節 心的政治 第二節 現代主體的倫理話語:從日本到中國 第三節 晚清到民國的倫理政治經濟學:一個時代的知識生產與範式轉型 第四節 心的治理:新生活運動、皇民化運動、文化復興運動 第五節 小結:心態史地形變化的同位延續以及其變化座架 第三章 心態史感性拓撲結構的時代脈絡 第一節 書寫:症狀、標記與底層 第二節 內在邊界的皮膚移植術:吳天章美學的模擬、拼貼、運動、參與、檔案化 第三節 症狀─創傷─重返:陳界仁的歷史肢解與死亡鈍感 第四節 小結:歷史過程中感性拓撲結構的轉移與心的逃逸路線 第四章 重新思考古典中國思想的政治拓撲空間:方以智、譚嗣同與章太炎的啟發 第一節 思想的例外空間 第二節 方以智的「均」與「餘」以及名法批判 第三節 譚嗣同的心力說與共名批判 第四節 章太炎的譏上變古易常與批判史觀 第五節 小結:思想拓撲空間的例外與空集合 跋
作者簡介 劉紀蕙 現任亞際文化研究國際學程約聘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主任,台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暨亞際文化研究國際學位學程主任。 1984年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在比較文學、文化研究、精神分析、批判理論、視覺文化、亞洲現代性、亞際社會批判研究等領域,皆提出重要貢獻。目前專注研究議題與開設課程包括:生命政治、邊界政治、內部殖民、不平等公民、共同體與認同矛盾、知識解殖、藝術行動。 劉紀蕙教授主要著作為專著六本:《一分為二:現代中國政治思想哲學考掘學》(2020),《心之拓樸:1895事件後的倫理重構》(2011),《心的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2004),《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症狀式閱讀》(2000),《文學與電影:影像.真實.文化批評》(2003),《文學與藝術八論》(1994),百餘篇中英文學術期刊論文,以及19本中英文學術專書專輯,包括Joyce C. H. Liu & Viren Mirthy合編的East-Asian Marxisms and their Trajectories (London: Routledge, 2017)。另有譯著:《拉岡精神分析辭彙》(Dylan Evans, An Introductory Dictionary of Lacanian Psychoanalysis)(劉紀蕙、廖朝陽、黃宗慧、龔卓軍合譯),以及《歧義:政治與哲學》(Jacques Rancière, La Mésentente: Politique et philosophie)(劉紀蕙、林淑芬、薛熙平、陳克倫合譯)。 多次榮獲國內外學術榮譽,包括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20)、科技部、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出版獎勵、國立編譯館出版獎勵(2020、2011、2004)、傅爾布萊特基金會全額獎學金訪問學者(1994)、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交換學者(1994),獲邀擔任台灣講座教授:捷克/布拉格查理士大學(2002),印度/德里大學(2017)、美國UCLA漢學中心演講(2019)等。 劉教授近年組織幾個大型跨國跨領域研究計畫:教育部深耕計畫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衝突、正義、解殖:亞際社會批判研究」(2018-2022),「衝突、正義、解殖:21世紀轉型中的亞洲(2023-2027)」,「人文研究中心與機構聯盟」(Consortium of Humanities Centers and Institutes, CHCI)及A.W. Mellon Foundation獎助的「全球人文研究機構」(Global Humanities Institute, GHI):「當前全球脈絡下的遷徒、物流部署與不平等公民」(Migration, Logistics and Unequal Citizens in Contemporary Global Context, 2019-2022)。劉紀蕙教授並以上述跨國計畫為基礎,成立了Transit Asia Research Network(TARN),組織了十餘個亞洲以及歐洲學術研究機構,希望結合跨國學者,共同針對當前社會的迫切議題,共同推動跨地合作研究群,進行學術性與介入性的探討。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