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4786893 |
定价 |
NT460 |
售价 |
RM71.90 |
作者 |
謝淑熙
|
出版社 |
萬卷樓
|
出版日期 |
2022-08-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30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8.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內容共分為孔子《易》、《詩》、《禮》教思想研究、《禮記》人文思想研究、經學典籍思想研究等三個單元,旨在豁顯禮學思想的學術價值及對現代社會人心的影響。第一單元包含:包含:〈孔子《易》教的人文蘊涵〉、〈孔子《詩》、《禮》教思想析論〉等二篇論文。第二單元包含:《禮記.禮運》、《禮記.經解》、《禮記.樂記》、《禮記.仲尼燕居》、《禮記.內則》、《禮記.坊記》、《禮記.表記》、《禮記.儒行》、《大學》、《中庸》等十篇闡述儒家禮學人文思想的論文。第三單元包含:〈從《朱子語類》探析《論語》思想〉、〈徐復觀經學思想析論〉、〈禮制、禮書、禮──以三老五更為例析評〉等三篇論文。 |
|
|
|
|
|
|
|
|
|
|
|
|
|
|
目錄
推薦序一 莊雅州 1
推薦序二 賴貴三 5
自序 謝淑熙 1
第一編 孔子《易》、《詩》、《禮》教思想研究 1
第一章 孔子《易》教的人文蘊涵 3
一 前言 3
二 孔子《易》教的文化蘊涵 5
三 孔子《易》教的現代意義 9
四 結論 14
參考文獻 16
第二章 孔子《詩》、《禮》教育思想析論 19
一 前言 19
二 孔子詩禮教育思想之源流與發展 20
三 孔子詩禮樂教育思想之人文蘊涵 30
四 孔子詩禮思想對現代教育之啟示 37
五 結論 44
參考文獻 46
第二編 《禮記》人文思想研究 49
第一章 《禮記.禮運》的社會關懷 51
一 前言 51
二 《禮記.禮運》內容義涵概述 52
三 《禮記.禮運》的社會關懷 57
四 結語 63
參考文獻 65
第二章 《禮記.經解》的人文蘊涵 67
一 前言 67
二 《六經》教化的人文義涵 68
三 《禮記.經解》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72
四 結論 76
參考文獻 78
第三章 《禮記.樂記》樂教思想的文化蘊涵 81
一 前言 81
二 儒家樂教思想的本質 83
三 儒家樂教思想的人文關懷 86
四 儒家樂教思想的時代意義 90
五 結論 94
參考文獻 96
第四章 《禮記.仲尼燕居》禮學思想析論 99
一 前言 99
二 〈仲尼燕居〉中孔門弟子志行略述 100
三 〈仲尼燕居〉中之禮學思想 104
四 〈仲尼燕居〉禮學思想的時代意義 108
五 結論 111
參考文獻 113
第五章 《禮記.內則》的人文關懷 115
一 前言 115
二 《禮記.內則》的人文關懷 116
三 《禮記.內則》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123
四 結論 128
參考文獻 130
第六章 《禮記.坊記》中的人文蘊涵 133
一 前言 133
二 《禮記.坊記》內容述略 134
三 《禮記.坊記》中的人文關懷 136
四 結語 143
參考文獻 145
第七章 《禮記.表記》人文思想詮釋 147
一 前言 147
二 《禮記.表記》內容述略 148
三 《禮記.表記》仁義道德的體現 150
四 結論 158
參考文獻 160
第八章 《禮記.儒行》儒學思想人文蘊涵 163
一 前言 163
二 《禮記.儒行》內容述略 164
三 《禮記.儒行》儒學思想之人文關懷 168
四 《禮記.儒行》儒學思想的時代啟示 175
五 結語 178
參考文獻 180
第九章 《大學》融入經典閱讀教學析論 183
一 前言 183
二 《大學》的緣起與發展 184
三 《大學》教育思想之人文蘊涵 193
四 《大學》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之啟示 202
五 結論 206
參考文獻 208
第十章 《中庸》儒家人生哲學析論 211
一 前言 211
二 《中庸》內容述略 212
三 《中庸》儒家人生哲學之人文蘊涵 218
四 《中庸》儒家人生哲學的時代啟示 226
五 結論 229
參考文獻 231
第三編 經學典籍思想研究 233
第一章 從《朱子語類》探析《論語》思想 235
一 前言 235
二 朱子語類的成書與體制 236
三 朱子語類所揭示的論語觀及其特性 242
四 朱子論語觀傳承儒家道統的學術價值 247
五 結論 253
參考文獻 255
第二章 徐復觀經學思想析論 257
一 前言 257
二 徐復觀學行述略 258
三 徐復觀研究經學史的特色 260
四 徐復觀對經學研究之貢獻 268
五 結論 275
參考文獻 277
第三章 禮制、禮書、禮典——以三老五更為例析評 281
一 前言 281
二 文獻探討 282
三 回歸原典 284
四 三老五更禮制的社會價值 295
五 三老五更禮制的現代意義 297
六 結論 299
參考文獻 301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謝淑熙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文化教育學會副理事長、TTL臺灣學校圖書館館員學會監事長。曾榮獲:1993年獲中華民國商業職業教育學會優良著作獎、1994年度獲教育部中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優良獎、2004年度獲桃園縣Super教師薪傳獎、2008年獲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博班作文比賽第二名、2009年獲桃園縣社區大學客家語言與生活文化學術研討會績優論文獎、2010學年度獲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績優通識教師獎、2013年獲中華民國商業職業教育學會菁師獎、2014年獲國際易學大會論文評鑑為日新獎、2019年獲國際易學大會論文評鑑為知機致恭獎。專書著作:《道貫古今——孔子禮樂觀所蘊含之教育思想》、《過盡千帆——向文學園地漫溯》、《不畏浮雲遮望眼——回首教改來時路》、《黃以周《禮書通故》研究》、《禮學思想的新探索》、《研閱以窮照──閱讀教學的新意義》、《臺灣客家禮俗文化新探索》等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