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61374146 |
定价 |
RMB150.00 |
售价 |
RM165.00 |
优惠价 |
RM115.50 * (-30%)
|
作者 |
李斌城,韓金科
|
出版社 |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3-09-01 |
装订 |
平装.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此中国简体书,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不含调货时间)。抱歉!目前无开放空运服务。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中國是茶葉和茶文化的故鄉,中華茶的培育、茶文化的發展為世界文明和人類文化做出了輝煌的業績和巨大的貢獻。茶,發於神農,盛於大唐。唐代,茶業大興,茶道大行,是中華茶文化的形成時期。《中華茶史-唐代卷》以唐代茶文化為核心視角,全面研究中華茶文化在唐代的形成、發展和繁榮狀況,同時,就其對全世界文化的影響,亦進行了深入討論。本書由李斌城和韓金科兩位資深唐文化研究專家撰稿,全書彩色印刷,近200幅精美插圖。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緒論
節 唐代茶史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唐代茶史分期
第三節 唐代茶的特點
第四節 唐代茶文化的歷史地位及其巨大影響
章 唐代茶產業
節 茶的種植
第二節 唐代茶的制作
第三節 唐代茶葉產地的分布
第四節 唐代的茶園種類與茶民生活
第五節 茶葉貿易
第二章 唐代茶政
節 貢茶
第二節 稅茶
第三章 佛教與茶
節 唐代佛教徒飲茶成風
第二節 茶與佛教徒的修行生活
第三節 禪宗與茶
第四節 唐代其他佛教宗派與茶
第五節 佛教徒茶的來源
第四章 道教與茶
節 道教名山茶事
第二節 山居道士的飲茶生活
第三節 以茶修道
第四節 道教徒茶的來源
第五章 唐代茶藝
節 用茶
第二節 用水
第三節 用火
第四節 用器(上)——唐代茶具與唐代陶瓷業
第五節 用器(中)——唐代陸羽茶具
第六節 用器(下)——唐代普通茶器
第七節 烹茶
第六章 唐代飲茶文化與法門寺地宮茶具
節 從茶具的變化解讀茶文化的演進
第二節 唐代宮廷茶具的發現
第三節 唐代宮廷茶具的社會文化背景
第四節 唐代宮廷茶具的描述
第五節 法門寺地宮茶具的文化內涵詮釋
第六節 地宮茶具與陸羽茶具之比較研究
第七節 地宮茶具與唐人的茶道美學
第八節 地宮茶具出土的歷史意義
第七章 宮廷茶風與唐代飲茶文化
節 天子愛茶
第二節 宮廷茶禮
第三節 宮廷茶俗
第四節 宮廷茶會
第五節 宮廷茶詩
第六節 宮廷茶風的文化內涵
第七節 宮廷用茶及宮廷茶人的貢獻
第八章 唐代文士茶人的飲茶生活和歷史貢獻
節 唐代茶人概說
第二節 陸羽及其《茶經》
第三節 皎然茶詩及“茶道”的提出
第四節 盧仝茶詩及七碗茶論
第五節 白居易的飲茶生活
第六節 皮日休、陸龜蒙用詩詮釋《茶經》
第七節 禪僧、詩僧、茶僧貫休
第八節 佛教茶文化的代表人物——齊己
第九章 茶與文學
節 唐代茶詩類別
第二節 唐代茶詩內容
第三節 唐代茶詩一覽
第四節 唐代茶事散文
第十章 茶與藝術
節 茶與繪畫藝術
第二節 茶與書法藝術
第三節 茶與設計藝術
第四節 唐代茶與歌舞藝術
第十一章 茶學思想與茶書的撰寫
節 陸羽《茶經》
第二節 張又新《煎茶水記》
第三節 蘇虞《十六湯品》
第四節 王敷《茶酒論》
第五節 溫庭筠《采茶錄》
第六節 封演《封氏聞見記》
第七節 斐汶《茶述》
第八節 毛文錫《茶譜》
第九節 其他涉茶的文史著作
第十節 其他涉茶的醫學著作
第十二章 唐代茶的傳播
節 唐代茶對外傳播的條件
第二節 唐代茶文化在周邊少數民族地區的傳播及影響”
第三節 茶與絲綢之路
第四節 唐代茶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及影響
第五節 唐代茶文化在朝鮮半島的傳播及影響
第六節 唐代茶文化茬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傳播及影響
後記 |
|
|
|
|
|
|
|
|
|
|
|
|
|
|
李斌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隋唐史專家。在海內外已出版學術專著有《中國農民戰爭史?隋唐五代十國卷》(獨著)、《中國史稿》第四冊(隋唐卷)、《唐代文化》、《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中國軍事史略》、《世界十大宗教》(以上合著)等,發表學術論文和其他學術文章80余篇(種)。代表作有《唐代文化》、《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論唐人對法門寺佛骨的崇敬》、《唐人與茶》。《世界十大宗教》獲1997年全國圖書獎、首屆中國社科院優秀成果獎,《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獲2000年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優秀成果獎,《唐代文化》獲2003年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優秀成果一等獎。
韓金科,法門寺博物館原館長,研究員。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唐史學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編輯出版學術專著 50 多種。多次應邀赴日本、瑞士、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地進行學術交流,為法門寺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積極貢獻。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