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229151522 |
定价 |
RMB48.00 |
售价 |
RM52.80 |
优惠价 |
RM36.96 * (-30%)
|
作者 |
全漢昇
|
出版日期 |
2020-10-01 |
装订 |
精装. 220 页.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是一部探研大運河與唐宋帝國興衰之關系的經濟史著作,首次发表於1944年,是當時中國*學術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的“叢刊”之一,其學術成就為學術界所公認,被譽為“千古不刊之作”。
作品綜合分析了《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長編》《全唐文》《冊府元龜》等大量歷史典籍中關於大運河的史料,將自隋以來運河之暢通與否與帝國國運興衰的因果關系作了有條不紊的分析,得出結論:運河通,則國運興;運河塞,則國運衰。這一學術成果對於我們了解隋唐至明代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建都之間的內在聯系,有高屋建瓴的作用;對自東晉以來中國經濟重心從北方轉到南方這一歷史進程的描述,以及京杭大運河在這一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有莫大貢獻。
編輯推薦
《唐宋帝國與運河》是著名經濟史學家全漢昇的代表作,本書於1944年首次出版,被譽為中國經濟史領域的“千古不刊之作”。
融會貫通歷史、地理、經濟、政治、軍事、交通、建都,全面梳理大運河與唐宋帝國盛衰興亡的內在聯系。
前無古人地提出“運河通,則國運興;運河塞,則國運衰”這一論斷,並根據史實進行生動的敘述與有條不紊的因果分析。
立論精辟,言之有據,可讀性強,各種史料信手拈來,顯示作了作深厚的學術修養與語言文字功底。
開創性的學術成果,出版後即獲當時民國政府教育部特別頒獎。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2
第二章 高宗以後的東都與運河 34
第三章 大唐帝國的極盛與運河 62
第四章 大唐帝國的中衰與運河 80
第一節 安史亂後政府對江淮財賦需要的激增與運河交通的阻塞 81
第二節 張巡劉晏對於運河交通的貢獻 89
第三節 代宗德宗時代運河交通的阻擾與政府應付的政策 99
第四節 綜結 127
第五章 大唐帝國的中興與運河 136
第六章 大唐帝國的崩潰與運河 150
第七章 北宋的立國與運河 164
第八章 北宋帝國的崩潰與運河 196
第九章 宋金的對立與運河 210
第十章 結論 214 |
|
|
|
|
|
|
|
|
|
|
|
|
|
|
全漢昇(1912~2001),廣東順德人。歷史學家,教育家,著名中國經濟史研究專家。
1912年11月19日生於廣東順德,1915年舉家遷居佛山鎮。
1931年~1935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史學系,師從陶希聖、傅斯年等名學者,並將中國經濟史研究確立為自己的終生志業。
1935年進入中研院史語所為助理員,1941年晉升為助理研究員,1943年成為副研究員。期間研究興趣集中唐、宋時期,兼及魏晉南北朝及元代。
1944年出版《唐宋帝國與運河》,該書根據史實,剖析了連結經濟重心南方及軍事政治重心北方的大運河,其或暢或礙與唐、宋國運盛衰的關系,至今仍被學界譽為“千古不刊之作”。
1944年10月獲派赴美,先後於哈佛、哥倫比亞及芝加哥三所著名學府進修。1947年回南京,除史語所本職外,到中央大學經濟系講授中國經濟史及西洋經濟史。
1949年1月隨史語所遷台,累遷為終身職研究員。
1965年11月至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歷史系任教;1975年任新亞書院院長,1983年起任新亞研究所所長。
1995年9月離港返台,定居新竹;2001年11月29日因病辭世。
全漢昇先生治學60余年,有專著9部、論文115篇、書評10篇、雜著5部。其學術見解及成就,深受學界同道推崇。哈佛大學已故楊聯升教授曾題詩讚譽全漢昇:“妙年唐宋追中古,壯歲明清邁等倫。經濟史壇推祭酒,雄才碩學兩超群。”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