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序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前言 「重新認識」中國歷史 第一講 鳥瞰中國中古史 01朝代史觀的三個問題 02以大塊時段理解歷史的連續和斷裂現象 03中古史主題:帝國崩落和分裂個性 04軍事動員體制和相較古代的退步 05城郭消失了,代之以村莊 06貨幣與土地式微下,莊園隨世族而起 07屯田和均田,從私有到國有的新土地關係 08從古代到中古,人身平等的戲劇性變化 09貴族對皇帝的高度箝制能力 10異族血統、文化大舉進入中原的時代 11微觀下的中古,負面黑暗的歐洲中古 12中古中國,高度發達的貴族社會 第二講 《人物志》與《世說新語》 01才性同、才性異、才性合、才性離 02天賦之不平,「中和」最珍貴 03要了解人,先了解「偏材」 04品鑑人物不在高下,而在分類 05以品味的態度看待人的多彩多姿 06與偏材呼應的「理」型人 07《人物志》的平行分類,目的在「識人」 08「品」高於「用」,藝術的「人學」態度 09魏晉名士的追求:清逸、風流、天地之棄才 10《世說新語》:品鑑人物到極致的奇書 11廣闊的人論光譜,人物的獨特修辭 第三講 佛教東來與中國思想大變遷 01佛教進入中國的途徑與最早的記錄 02佛教初來特色:受皇室喜好,和黃老並稱 03與黃老牽扯不清,西域人士有計畫譯經 04切合人心的神靈不滅、報應輪迴觀 05以無為解釋涅槃,省欲去奢的佛道呼應 06佛教的禪定、持息念和不淨觀 07佛教的戒殺樂施,涅槃的神通比喻 08從笮融事佛看佛教東來的階段變化 09從阿毘曇到都講,講經成為知識舞臺 10格義附會於老莊,寺院的集體修行 第四講 南朝的興衰沉浮 01南北朝:線性朝代史架構下的特殊例外 02肯定非常個性,誇張而無節制的時代 03司馬家皇族操戈的八王之亂 04非漢人外族武力趁亂入主中原 05偏安江南,「王與馬共天下」 06東晉內部兩支目標相異的軍事力量 07劉裕行土斷、砸琥珀,看皇權和世族的關係 08齊高帝重用寒門,梁武帝駁斥賀琛 09陳朝:南方人成立的南方政權 10世族才是六朝歷史中最醒目的現象 第五講 門第、僑姓與六朝經濟 01北方的農業殘破與大倒退 02北人南遷:酪的飲食習慣與階層組織 03各以貴賤占田,蔭人以為佃客 04壬辰詔書的頒與廢,占田占山成定制 05土地單位的扭曲,蔭客投靠於莊園 06從〈山居賦〉看莊園的廣大和自給自足 07貨幣的三種態度,以及絹帛取代銅錢 08炫耀鬥富下的奢侈品經濟和門第優勢 09黃籍和白籍,吳姓與僑姓 10外在的浮誇與內在的謹慎才是貴族全貌 第六講 樂府詩、五言詩、陶淵明的田園詩 01閱讀文學,需懂得「文類」 02漢代民歌〈上邪〉、〈有所思〉的聲音表現 03樂府詩傳達的民間底層情感 04〈古詩十九首〉的主題:別離和悲嘆時光 05五言詩的字詞規律,三祖陳王的愛好 06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 07曹操〈短歌行〉:文學史最後的四言詩傑作 08曹丕七言〈燕歌行〉,看文類慣性約束力 09曹植〈七哀詩〉:文人化背後的情感來歷 10遠離世俗:玄理詩和遊仙詩的新主題 11陶淵明〈挽歌詩〉,橫空出世的突破思路 12不做文體革命家,而是內容創新者 13田園詩:閒適自得、順其自然的情趣 14詩可以豁達,陶淵明無可取代的地位 第七講 重新評價六朝駢文 01古文運動打不倒,駢儷風吹拂千年 02應用文尚駢,文言文的最後據點 03讀劉琨〈勸進表〉,好好認識駢文 04為特定目的、無個人創意、格式先行的文體 05從「四聲」探源,重大的文字設計實驗 06駢文的堆砌,來自對仗和協韻 07從《昭明文選》看「文」和「筆」的不同 08為貴族文化墊高門檻的「用典」習慣 09近體詩的格律,站在駢文的設計基礎上 10〈與宋元思書〉:忘卻其為駢文的駢文佳作 11規律中尋找自由,以藝術的審慎面對文字 第八講 重新認識「五胡亂華」 01中國歷史上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02四百公釐等雨線以北的不同文明型態 03草原民族與農業民族的互動糾纏 04從匈奴人劉淵看「五胡亂華」的誤解 05匈奴人劉曜和氐人李班的事蹟 06羯人石勒是一位怎樣的君主? 07動態理解草原民族的遷徙變化 08五胡亂華動搖了過去的「王朝系統」 09「十六國」的此起彼落、政權更迭 10從北魏回看五胡亂華留下的印記 第九講 北魏入主中原及其統治 01要了解隋唐的制度,好好看看北朝 02鮮卑拓跋氏的崛起與壯大 03拓跋珪做一位中國式皇帝的累積條件 04北方大姓以塢堡自守,外族政權搶漢人領袖 05選擇城居的拓跋氏,拉攏世族清河崔氏 06崔浩的政治目標:齊整人倫,分明姓族 07從拓跋燾的兩道詔令看門第郡望的重整 08攻打涼州背後的政治路線之爭 09具備鮮卑特色的農業社會為何無法實現? 10國史之獄:北方世族的一大挫敗 11理解崔浩,才能理解北魏政權的特色 第十講 北魏的變革與瓦解 01均田令改變了外族政權對待漢人的態度 02寬、狹鄉的彈性,避開土地重新分配 03與均田配套的三長制、新租調制 04孝文帝遷都洛陽的層層考量 05從正音到改姓,漢化徹底改造種族認同 06改官制、立宗廟,以及太子的反抗 07贏得漢人大姓支持,創造鮮卑人的門第 08「從北方來的地位較低的人」 09既反朝廷又反漢人的六鎮之亂 10爾朱榮之亂與高歡的崛起 11另一股宇文泰的勢力與北齊、北周對峙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 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份子的形象與標竿。 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臺北電台「楊照說書」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藝集講堂」開設長期課程。著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文學文化評論集、現代經典細讀等著作數十冊。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