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1518091 |
定价 |
NT400 |
售价 |
RM62.50 |
优惠价 |
RM55.63 *
|
作者 |
侯雅文
|
出版社 |
台灣學生書局
|
出版日期 |
2019-08-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00 页. 21.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本書以陽羨詞派的聚眾經驗為例,提出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的聚合模式,有著「共主中心」與「群英並起」交迭的動態歷程,改變學術史慣持「共主中心」的單一詮釋觀點。全書著重闡述陽羨詞派內含眾成員詞學分化的「差異性」,個別成員詞學更迭的「歷程性」,以及領袖認同的「機動性」。從而凸顯文學流派內部既有「類同性」也兼有「差異性」,以及「追隨者」對領袖認同的主動選擇,相較於學界過去的文學流派研究,偏重文學流派內部的「類同性」,以及「領袖理所當然」的觀點,本書的貢獻在於開創新視域與新方法。 |
|
|
|
|
|
|
|
|
|
|
|
|
|
|
目錄
自 序
緒 論
一、「陽羨詞派」學術史的反思
二、「陽羨詞派」的重構
「才士認同」觀念主導下的陽羨詞學
一、陳維崧詞學的新詮釋:循動態歷程開展的總體詞論
二、陳維崧所對抗的文學觀與社會身分認同
三、陳維崧的才士認同轉向與詞論變遷
「存異認同」觀念主導下的陽羨詞學
一、《今詞苑》的新詮釋:「崇今」詞論的多向重造
二、《今詞苑》所對抗的詞壇風尚:「崇古」詞論及其所據的正統理念
三、四篇〈今詞苑序〉的詞論與所持文化理念的差異展示的流派內部分化
「存異認同」觀念主導下的通代詞史重構
一、《荊溪詞初集》的新詮釋:「去正統」的詞史觀
二、潘眉〈荊溪詞初集序〉的通代詞史敘述
三、對治晚明清初「獨尊定體」的詞史敘述
「超凡印象」與陳維崧領袖地位的形成
一、追隨者的認同與陳維崧領袖地位的形成
二、蔣景祁等追隨者的領袖論述:超凡印象
三、領袖「超凡印象」的社群構派效應
結論與展望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侯雅文
臺灣嘉義人,一九六九年生,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文學博士。曾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現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侯教授的學術專長在於詩詞學、中國文學流派學、臺灣古典詩學,亦從事現代散文創作。著有《白雨齋詞話「沈鬱說」析論》、《中國文學流派學初論──以常州詞派為例》、《李夢陽的詩學與和同文化思想》等。與他人合著《古典詩歌選讀》(王文顏、顏天佑)、《王維資料彙編》(張進、董就雄)。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