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版於1992年,情節上與艾麗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顏色》相互關聯。沃克曾說:“塔希在《紫顏色》中短暫出現過,在寫作這本書時,她一直在我腦海中盤桓,深深印在我的心里。她讓我最終決定,她需要一個獨立成篇的故事,她值得我寫作一本屬於她自己的書。”
塔希是《紫顏色》中的主人公西麗的兒媳,她和西麗的兒子亞當在非洲奧林卡部落青梅竹馬成長的故事曾出現在《紫顏色》中耐蒂的信里。本書講述了塔希和亞當從非洲回到美國後的生活,塔希在非洲接受了戕害女性身體的傳統習俗——“割禮”,從此被傷痛和憤怒伴隨一生,即使身處遠離非洲的美國,依然無法擺脫長久的創傷折磨。在尋求療愈的過程中,塔希逐漸意識到,女性的身體在人類歷史中總被污名化的騙局,最終決定返回非洲,反抗自己作為黑人女性被誤解、被輕視的命運。塔希曾在一本白人寫的書里讀到:“黑人們順應天性,他們擁有快樂的秘密。”從未體會過真正快樂的她到生命的最後才終於明白:“抵抗才是快樂的秘密。”
編輯推薦
◎普利策小說獎獲獎之作《紫顏色》姊妹篇,譜寫新一代女性的命運
——那些被踐踏的紫色野花,再次綻放奪目光彩。
當西麗的一雙兒女從非洲回到美國與她團聚,將面對怎樣的人生?
耐蒂的信中,那個為了反抗白人侵略,堅持文面的倔強非洲女孩,又該如何真正獲得主體性與自由?
★塔希在《紫顏色》中短暫出現過,在寫作這本書時,她一直在我腦海中盤桓,深深印在我的心里。她讓我最終決定,她需要一個獨立成篇的故事,她值得我寫作一本屬於她自己的書。 ——艾麗斯·沃克
◎大膽揭露仍存於世的殘酷現實,痛切直擊女性肉體被摧殘的文化暴力
——歡愉是罪惡,痛苦是榮耀,最危險的刀,往往藏在歌頌它的詩里。?
為了反抗白人的種族壓迫,非洲女孩塔希接受了非洲的“割禮”儀式,沒想到卻是墮入了另一個深淵:性別壓迫伴隨著最殘酷的暴力手段,曠日持久地折磨著塔希的身體與精神。
★事實確鑿的是,在1982年,也就是《紫顏色》出版那一年,肯尼亞有十四名兒童死於生殖切除引發的後續事故。直到那時,該國總統才出面禁止了割禮。時至今日,在肯尼亞,割禮仍在暗中施行著。而在其他許多非洲國家,割禮仍公開施行著。
——艾麗斯·沃克
◎不潔的身體、放蕩的欲望,他們創造了神話,那是囚禁女性的暗塔;
戳穿女性身體被污名化的謊言敘事,奪回女性身體自主權
——“懷著柔情與敬意,謹以此書,獻給清白無辜的女陰。”
★如果我的性器官是不潔的,為什麽它們是與生俱來的?
★男人信奉的上帝是不關心婦孺的。女人的上帝是任其自生自滅的。
★按照字典的定義,如果一個女人在性行為上“不加節制”,那麽她就是“淫賤”“不檢點”和“放蕩”的。可這又是為什麽呢?如果一個男人在性行為上不加節制,他不過是個普通男人罷了。
◎當真正的“快樂”成為女性的禁忌,麻木與順從卻被戴上“快樂”的面具
——沒錯,我們擁有“快樂的秘密”,抵抗與真相,才是快樂的秘密。
★面對痛苦,你若企圖對自己說謊,就會有人說你樂在其中,給你致命一擊。
★只有說出真相、喊出真相,才能拯救我們於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