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面對瞬息萬變的氣候天災、政經局勢, 該如何安心生活呢? 心轉變,世界亦隨之改變。 本書精選聖嚴法師: 使身心平安、福慧自在的心法。 【觀念正確,隨時在幸福中】 聖嚴法師 一般人拜佛都想祈求福報,但是有福報卻不一定有智慧,若無智慧,福報本身就可能帶給我們困擾。有福的人一定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知道如何運用福報和增長福報。 因此佛教主張「福慧雙修」,主張「悲智雙運」,那才算是健康的修行。 有錢可能有福,也極可能無福;沒錢可能無福,也很可能有福,差別是在於有沒有智慧。有錢又有智慧,知道如何善於賺錢、善於用錢,這種人是福慧雙全。 曾有一位有錢的太太,在她丈夫去世之後,便把所有的財產均分給了子女,在她想來,兒孫都是她的,將來都會孝順。但到後來,她的晚景淒涼,錢在身邊的時候,錢是她的,兒女也是她的;一旦把錢分給了兒女,兒女和錢,都不屬於她的了。 所以,有一位有福報又有智慧的老人告訴我:「老人應當有四要,第一要有老健康,第二要有老伴,第三要有老本,第四要有老友。」我告訴他:「最重要的還要有老智慧。」 如果沒有智慧,可能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收放自如的快樂人生。像那位老太太把子女當成是自己的,把錢分給了子女,子女的錢自然也就等於是自己的了。事實上這位老太太的想法不錯,只是因緣的變化出乎意料。子女與老本,都不是絕對可信,如果有了智慧,那才可靠,沒有智慧就沒有福報。這也就是為什麼財布施的功德,不如法布施的功德之原因所在了。 心安才有平安 相對於混沌不明的大環境,個人內心的安穩、平靜,則顯得非常重要。我經常說:「心安才有平安。」如果內心不平安,無論外在的環境多麼舒適,仍會覺得痛苦。如果內心是平靜的,心不隨外境的影響波動,雖則身處惡劣的環境之中,還是非常的平安。 我常抱持「逆向思考」及「正面解讀」的心態來面對各種現況,凡事往求生存、求生路的光明面努力,便可順勢而為,趁勢而起。 觀念正確,隨時就是在幸福中;觀念不正確,就是自己把幸福放走了。(摘錄)
編者序 一、修福修慧最平安 福慧雙修 福慧缺一不可 悲智雙運破除煩惱 以智慧培養福報 真正的平安 幸福,掌握在我們的心中 二、身心平安,處處幸福 安定人心.安定社會 平常身心 如何在大環境中安身立命 不愛不憂 工作與心安 生活中如何安心 身心健康最幸福 三、安家樂業,日日好日 家和萬事興 以勉勵代替責罵 婚姻中的奉獻 父母是家裡的佛 如何保持良好的工作精神? 做一行,不要怨一行 盡心、盡力、盡可能學習 四、做義工創造美好世界 福慧平安做義工 創造有意義的生命價值 正確的義工心態 做義工自我成長 退休生活是另一種風光 菩薩的積極人生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