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自序 朝向多元對比的佛教哲學 導論 佛教心靈的現代探索 第一章 佛學觀點下的意識研究:以「神經現象學」與「冥想科學」為例 一、前言 二、「神經現象學」與「冥想科學」之取借佛學觀點 三、對意識研究的正面啟發 四、以佛學觀點回應意識問題之可能挑戰 五、綜合反思及展望 六、結語 第二章 初期佛教意識觀點的回歸:以《阿含經》為主 一、前言 二、「識」概念在初期佛典中三個主要脈絡 三、初期佛教「識」概念的論述:以水野弘元、印順法師及漢密爾頓為主 四、「識」之相關概念及待解問題 五、佛教「識」概念之特色:與現今意識研究作對比 六、結語 第三章 試論東方哲學對意識艱難問題之可能回應:價值向度的探索 一、前言 二、兩種意識概念及意識問題 三、意識與道德之相似特質 四、東方傳統下的意識觀點:以價值實踐為主 五、多元視域下的意識探究 六、結語 第四章 從意識經驗到道德良知:儒佛觀點的初步思考 一、前言 二、為什麼「痛」是必要的:儒家的觀點 三、為什麼「痛」是必要的:佛教的觀點 四、「我痛,故我在」:意識經驗賦予道德意義 五、結語 第五章 初探中國古代「心」之思想起源及特色:余英時觀點的解讀 一、前言 二、「軸心突破」在中國 三、中國古代「心」之思想起源 四、中國古代「心」思想起源之特色奠立 五、結語 第六章 初探佛教心理學之思想起源與現代意義:以「軸心突破」為線索 一、前言 二、佛教心理學之思想起源 三、佛教心理學之現代意義 四、結語 第七章 佛教「意業為重」之分析與探究 一、前言 二、《阿含經》「意業為重」經文解析 三、《成實論》「意業為重」之正反辯證 四、「意業」及其與身口業之關係 五、佛教「意業為重」之倫理學特質及相關反思 六、結語 第八章 佛教主張身心二元論嗎?:主流學界觀點作對照 一、前言 二、身心二分僅是暫時性區分 三、身心問題之中道立場 四、業力之心:為什麼「心」不僅僅是身或腦? 五、結語 第九章 吉爾伯特.賴爾「心」之理論的佛學詮釋 一、前言 二、賴爾的「範疇錯置」與佛教「無我」論證之對比 三、「心」作為「知道如何」及佛教觀點 四、「心」指涉「行為傾向」及佛教觀點 五、結語 第十章 英語學界詮釋意識問題之局限:以約翰.瑟爾為例 總結:見心識之真實得解脫 參考書目 專有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