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出版前言3 修定、念佛、觀音法門 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 3 念佛法門給大家無限的信心3 佛法修行在轉業6 別讓善知識的方便說成了「見思惑」上的爭執9 普賢菩薩教念佛給我們的啟示14 此去一條大道20 阿音與阿彌陀佛的功德22 念佛由有相光融入自性心光25 如何修觀想念佛29 「淨念相繼」說三種持名念佛法門33 修定與念佛的方法 37 一、修定37 持戒以得定得定而生慧37 修定是治心理動亂的藥39 依因緣根基擇勤修法門40 人生非散亂即昏沉43 怎樣才是「定」?45 修定不能得定的原因46 二、念佛的方法47 瑜伽念佛47 微聲念佛49 大聲念佛49 觀音法門另一章 51 大英雄、大豪傑才能做到的事51 超覺靜坐的來源52 觀世音與觀自在54 一切音聲皆是咒語55 觀心是何心57 由音聲入清淨法性之流59 「能」與「所」61 參透動靜二相62 寂滅道體無所住64 觀音的慈悲66 如夢如幻的音聲法門熏就金剛三昧68 三十二應身的妙用68 宇宙人生怎麼來的?70 直截根源的佛的法教72 歸元無二方便多門76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亂 79 一心皈命淨土法門79 幾人念佛得到了一心不亂82 要與《藥師經》合併參究84 念佛是全心全意的想念87 舉一則念佛的笑話89 臨終時為何不能念佛91 自欺、欺人、被人欺94 心頭只掛著這一念96 窮極呼天痛極呼父母98 「頑空定」的念佛法101 但持正念莫問黑煙103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105 學佛談人生 佛教的孝道思想 111 民間信仰的儱侗佛教111 為什麼與僧道無緣?115 韓愈與狄仁傑的忠告116 孝是中華文化的特色118 兒子是國家的女兒是人家的120 愛天下人也是一樣123 孝順父母的佛陀125 度化阿闍世王的故事127 義在大孝的《盂蘭盆經》129 三世因果與六道輪迴131 目連尊者救母難134 梁武帝倡建盂蘭盆法會136 放燄口與拜水懺138 經懺彰顯了孝道思想141 行菩薩道濟度一切眾生143 漫談佛法中的經濟思想 145 經濟一詞的來源與含義145 佛讓出家人乞食的兩緣由148 從令人去貪的人文精神到一切治生產業皆與空相不相違背的佛法150 佛教叢林的經濟制度154 化緣就是功德的觀念導致錯誤的修行心理157 為何要想別人荷包裡的錢160 真正的布施──建立萬人如一的大我精神164 研究佛學的基本認識 169 佛法、佛學與學佛169 人生的目的171 佛法的人生觀和宇宙觀172 認識佛道修證的方法177 大小乘佛法的宗派180 由聞思修慧得解脫183 與緣社談緣 185 人人有本難念的經185 杭州城隍廟的一副對聯187 西泠橋畔兩蘇墳189 願為一滴楊枝水191 才女的「麻將經」193 返老還童的「外婆禪」198 答中大覺聲社學生問 201 笑談聲中話家常201 什麼是正知正見?203 對「一貫道」的看法205 儒道的中心論點207 有我與無我209 佛法是活活潑潑的211 從心理學看佛教213 吃素與學佛有什麼關係215 偉大的佛陀218 考工對話 221 人生與宇宙問題答客問 227 之一一九七三年四月十八日227 之二一九七三年四月廿五日233 之三一九七三年五月二日235 真理與人性答客問 239 答美籍學人皇甫瑞專函247 佛教不是無神論251 感言序介話禪密 為影印《指月錄》感言 257 荷蘭文初譯禪宗馬祖語錄記言 261 譯作的經過261 有關於馬祖和禪宗的四個問題263 有關馬祖語錄中三段示眾的提要271 敘印普庵禪師咒及記傳 275 附 錄 太極拳與道功 281 一、習武經過282 二、訪道經過284 三、漫談練氣與武功291 四、太極拳法要簡介310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