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這是關於「孫中山與客家」議題,屬於在孫中山研究領域、客家研究領域等深具參考價值的專書,研究方法深具創新性,除了整合孫中山與客家研究的政治社會與文化意義,同時也分析中國革命運動與臺灣客家運動的歷史意涵。 孫中山既是客家人也是廣府人,夫人宋慶齡同樣具有客家的血統。孫中山在推動近代中國革命運動中,得到許多客家革命志士的協助,且革命起義的地點也有多處是選擇在中國南方的客家地區。 孫中山的革命精神間接影響了當代臺灣客家運動。1988年12月28日「還我母語」運動,尊孫中山為「名譽總領隊」,參考孫中山的「和平•奮鬥•救中國」,將孫中山的遺像戴上口罩,標舉「和平•奮鬥•救客家」,在臺北「國父紀念館」的廣場集結上萬人抗爭遊行。今12月28日已被訂定為「全國客家日」。 本書出版有其時代意藴,能增強孫中山研究與客家研究的意義與價值,激發時代青年一起為國家發展而努力。
趙永茂序 周陽山序 邱榮舉序 自序 第一部分 孫中山與客家的基本學術研究 壹、為什麼從事孫中山與客家研究 貳、文獻回顧 一、 關於「孫中山研究」之相關研究文獻 二、 關於「客家研究」之相關研究文獻 三、 關於「孫中山與客家」之相關研究文獻 參、研究途徑、研究方法及研究架構 一、 研究途徑(Approaches) 二、 研究方法(Methods) 三、本書的主要研究架構 第二部分 孫中山與客家的歷史學探討 壹、孫中山、會黨與客家 一、 孫中山推動近代中國革命運動 二、 天地會、客家與孫中山革命 三、興中會時期孫中山與天地會、客家 四、 中國同盟會時期孫中山與天地會、客家 貳、孫中山與日本越南之客家關聯 一、孫中山與日本客家 二、孫中山與越南客家 參、孫中山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客家 一、客家人與南洋華僑 二、中國同盟會在新馬鼓吹中國革命 三、與孫中山革命有關的新馬客家菁英 四、 新馬客家菁英扮演關鍵性角色 第三部分 孫中山與臺灣客家運動的社會科學分析 壹、臺灣客家菁英抗日運動 一、 臺灣客家人丘逢甲等創建「臺灣民主國」 二、 臺灣客家菁英在臺灣的抗日運動 貳、孫中山革命與丘逢甲、羅福星 一、孫中山革命與丘逢甲 二、孫中山革命與羅福星 參、孫中山與當代臺灣客家發展 一、 孫中山對當代臺灣的國家發展之貢獻與影響 二、 孫中山對當代臺灣客家運動的啟發及間接關聯 三、 孫中山對當代臺灣客家發展之貢獻與影響 肆、從社會科學觀點分析「當代臺灣客家運動」 一、 從「社會運動」觀點來檢視「當代臺灣客家運動」 二、 從「公共政策」觀點來檢視「當代臺灣客家運動」 第四部分 本書的結論 壹、主要研究發現與創見 貳、研究檢討與研究限制 參、後續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壹、中文 貳、外文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簡介
作者簡介 黃玫瑄 .臺灣大學博士,現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 .曾任臺灣師範大學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及研究員、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及監察人、族群與多元文化學會秘書長、臺灣客家研究學會秘書長、博物館學會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委員、青年文化交流協會輔導顧問等。 .獲臺灣師範大學頒發「教學傑出獎」、臺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頒「客家勳章」及財團法人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的「中山青年論文獎」。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