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序 一 不生氣 ○○一 如果有人讓你吃盡苦頭 ○○二 有人惹你生氣時 ○○三 有人誹謗你時 ○○四 任何人都會受誹謗 ○○五 忿怒的火苗 ○○六 跳脫忿怒的循環 ○○七 拒吃忿怒的手工料理,轉身離開 ○○八 巧妙地避開攻擊 ○○九 你和對方有一天終將死去,從人世間消失 ○一○ 不應非議他人的原因 ○一一 不應使他人痛苦的原因 ○一二 你的怒氣傷害的事物 ○一三 除了你自己誰也無法真正傷害你 ○一四 掙脫忿怒的連鎖 ○一五 為愉快及不快的大腦興奮劑解毒 ○一六 不報復 ○一七 不要看對方的惡,而是看穿自己的內在 ○一八 輕易拋開自尊心 ○一九 不應與他們同流合汙 最差勁的人 PART1 ○二○ 不應與他們同流合汙 最差勁的人 PART2 ○二一 在不愉快的狀況下也能保持平靜嗎? ○二二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二三 戰勝內心潛藏的四惡 ○二四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動搖的練習 ○二五 心靈的安全司機 二 不比較 ○二六 只顧自讚自誇的時候 ○二七 若是你沒有掉入自大的陷阱 ○二八 愚者成就了什麼? ○二九 忘了「某某人的」幸福 ○三○ 以同樣的心情接受批判及讚賞 ○三一 因他人評價而來的愉快或不快,都是虛幻 ○三二 不追求快樂的刺激 ○三三 不自以為是 ○三四 不固執己見 ○三五 即使你的意見被採納 ○三六 傲慢只會加劇痛苦 ○三七 不與人爭辯 ○三八 輕鬆地轉換思考 ○三九 不比較 ○四○ 不計較勝負 ○四一 不競爭 ○四二 談話用詞有彈性地配合對方 ○四三 不加入爭辯 ○四四 不非議不讚揚,只說法則 ○四五 二條道路 三 不貪求 ○四六 匱乏感增加 ○四七 匱乏感的移轉 ○四八 燒盡匱乏感的根源 ○四九 斷絕渴愛的根源 ○五○ 不製造愛得死去活來的對象 ○五一 不製造厭憎的對象 ○五二 扭曲愛情的束縛 ○五三 比鐵鎖更強力束縛我們的事物 ○五四 受欲望驅策的思考使渴愛更碩大 ○五五 斷絕渴愛的蜘蛛巢 ○五六 停止思考的恣意妄為 ○五七 觀看自己擁有的東西 ○五八 從觀看擁有中的發現幸福 ○五九 不在「有」、「無」之間動搖 ○六○ 不讓內心因渴愛而徬徨 ○六一 不吝惜將財產用於他人與自身 ○六二 欲望招來痛苦 四 改變業 ○六三 你就是過去思考的集合體 ○六四 若認為善,就立刻付諸行動 ○六五 不作負面思考 ○六六 如果你始終不了解業的法則 ○六七 如果你沒有覺知自我內心而活著 ○六八 惡業 ○六九 善業 ○七○ 惡業至成熟為止的漫長時間 ○七一 死後忿怒加劇的業 ○七二 承受惡業報應的時候 ○七三 最差勁的人 ○七四 惡業不減 ○七五 不輕忽惡業能量 ○七六 不輕忽善業能量 ○七七 行動、言語、思考都會形成業 ○七八 善業到成熟為止的漫長時間 ○七九 跨越負面思考者的四種安心感 ○八○ 自作自受 ○八一 無傷口的手百毒不侵 ○八二 業造成變化 ○八三 消除惡業的方法 ○八四 負面的行動、言語、思考造成不幸的人生 ○八五 正面的行動、言語、思考造就幸福的人生 五 慎擇友 ○八六 若是邂逅以改善心為目標的朋友 ○八七 若是沒有邂逅以改善心為目標的朋友 ○八八 擁有性格比自己良好的朋友 ○八九 若是和性格惡劣的朋友在一起,不如獨行 ○九○ 假性朋友 (一) ○九一 假性朋友 (二) ○九二 假性朋友 (三) ○九三 假性朋友 (四) ○九四 必要時,一個人反而清靜自在 ○九五 只耍嘴皮,完全不伸出援手的人不是朋友 ○九六 只會說浮誇空話的人不是朋友 ○九七 不要和借錢不還的人做朋友 ○九八 和不對你評頭論足的人做朋友 ○九九 和心靈成熟的人做朋友 一○○ 對朋友坦白說出心中的不滿時 一○一 有時被朋友疏遠也沒關係 一○二 告訴你寶藏所在的人 一○三 和這樣的人同行吧 六 知幸福 一○四 不執著擁有的事物 一○五 不執著於成果 一○六 不執著於飲食 一○七 不執著於睡覺的場所 一○八 不執著於自己的孩子 一○九 不執著於伴侶 一一○ 不執著於金錢 一一一 和智者在一起 一一二 居住在適合自己的場所 一一三 安適自在 一一四 養成技術,以幫助他人 一一五 養成腳踏實地的氣度 一一六 珍惜家人 一一七 克服小氣的障礙 一一八 意識因果的法則 一一九 控制言語及行為 一二○ 滿足的喜悅 一二一 鍛鍊內心的喜悅 (一) 一二二 鍛鍊內心的喜悅 (二) 一二三 不論順利或不順,內心都不會因而動搖 一二四 無論何時何地發生任何事,都能幸福 七 覺察自我 一二五 自己很難覺察自身的缺點 一二六 面對自己的內在 一二七 追求自由之身的人 一二八 熱衷於論斷旁人是非的理由 一二九 熱衷於娛樂及閒聊的理由 一三○ 非喝酒不可的理由 一三一 使你受苦的事物 一三二 燒盡煩惱的火苗 一三三 必須做心的主人 一三四 生活安適、心情穩定的理由 一三五 取巧選擇捷徑的人 一三六 選擇艱困道路的人 一三七 諸佛教誨的本質 (一) 一三八 為了成為佛陀的子弟 一三九 諸佛教誨的本質 (二) 一四○ 點燃燒盡煩惱的火苗 八 觀照身體 一四一 有如脆弱而輕易毀壞城堡的身體 一四二 身體是一座功能有限的城堡 一四三 執著身體表象的愚蠢 一四四 體察身體的內部 一四五 看看身體的現實 一四六 讓身體之惡止息 九 變得自由 一四七 不可以輕信的十種狀況 一四八 只講求心情舒暢而生的痛苦 一四九 不要依賴靈性事物或人 一五○ 防禦內心的混亂 一五一 從你不自由的心得到自由 一五二 從愉快與不快的情緒中得到自由 一五三 從知識中得到自由 一五四 從他人的評價中得到自由 一五五 從愉快與痛苦中得到自由 一五六 即使是我說的話,都不該依賴 一五七 空的自由 十 學習慈悲 一五八 即使你過去曾是犯罪者 一五九 一切生物都不願死亡 一六○ 了解其他生物也和你同樣愛惜自己 一六一 不能買賣的東西 一六二 讓一切眾生都平安無事 一六三 練習對眾生慈悲 一六四 對一切眾生,施予慈悲心 一六五 除了睡覺以外的時間,都要心懷慈悲 十一 悟 一六六 已經不再重生 一六七 捨棄一切思想與哲學 一六八 即便只執著於小小的好惡 一六九 以坐禪滅火 一七○ 讓心專注於「當下,這一瞬間」 一七一 世界都在動搖變化中 一七二 諸行無常 一七三 諸法無我 一七四 一切行苦 一七五 苦是神聖的真理 一七六 怨憎會苦 一七七 愛別離苦 一七八 求不得苦 一七九 五蘊熾盛苦 一八○ 產生痛苦的機關 一八一 造成痛苦元兇的神聖真理 一八二 消除痛苦的神聖真理 十二 面對死亡 一八三 死亡總有一天將登門拜訪 一八四 如果你死亡之後 一八五 死後唯一能帶走的東西 一八六 進行死亡冥想 一八七 你也總有一天會死 一八八 讓我告訴你,我的死也是自然現象 一八九 這個世上沒有永恆的事物 一九○ 遺言 佛陀生涯「超精簡版」 後記 編輯說明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小池龍之介 1978年出生,山口縣人。東京大學教育系畢業。原本出家為僧,經營網站「家出空間」,也指導一般人坐禪。然而卻在一次流浪修行之旅中遭遇挫折,因而改變想法,於2019年還俗入世。後來透過修行,發現修行本身存在問題,此後開始在道場傳授「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的人生法則。 審訂者簡介 趙東明 台灣桃園中壢人。台大哲學博士,曾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目前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任教。研究領域與興趣為漢傳佛教哲學與跨宗教比較研究。 譯者簡介 卓慧娟 任職出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旅居日本三年返台後,逐步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譯有《遺體》、《三星內幕》、《佛陀教你不生氣》、《淡定生活手帖》、《未來記憶成功術》、《體貼性愛祕技》、《蘇格拉底辯證交涉術》、《相信靈魂轉生,改變人生》、《改變人生的超速習法》等。 部落格:譯網情深blog.roodo.com/lovetomo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